在首届世界竹藤大会召开期间见到了许多精美的竹制品,感受到竹材的魅力,更深深地被竹产业带给乡村的变化所折服。
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,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,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,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、安居乐业。像四川、福建等竹材丰富的地区,许多农民选择了竹产业,并在家门口获得长期稳定增收。
近年来,我国竹产业整体发展可圈可点,科技创新提升一产,主体培育壮大二产,竹林旅游带动三产……各地都在努力做好竹产业这篇大文章,推动三产融合,致力于形成联动发展格局,扛起实现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。
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,但仍存在一些问题,要想让竹产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,助力乡村振兴,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,并提升竹产业效益。目前,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,企业规模小、实力弱、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,这需要相关部门及企业高度重视,弥补短板。其中,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尽管从短期来看,会增加一定的投入成本,但从长远来看,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,更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。
这并非个例。四川省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在宜宾竹产业项目推介会上介绍,“竹产业是宜宾农民增收致富的‘金钥匙’。”在宜宾市专门编辑的中英文双语版《竹·特刊》宣传册中,翠屏区农民林文清说:“今年尽管气候回暖迟于往年,但由于管理到位,我种植的苦竹笋已经提早上市,预估20余亩地的苦竹笋要卖10万多元。”